你的位置:快3真正实力回本带上岸 > 新闻动态 >

中篇.参苓白术散的临床研究/第一章 内科病证/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/胆道术后综合征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  • 十九、胆道术后综合征

    胆道术后综合征,是由于胆石症及胆囊炎、胆管炎,而行胆囊摘除手术后,出现与胆道有关的症状。如胆绞痛,右季胁部疼痛,黄疸,发热,或胁部重压感,恶心呕吐,怕冷汗出,排便异常,便秘腹泻,全身倦怠等。中医学认为胆系疾病多是由于肝阻气滞疏泄失常所致。肝木气旺必横逆犯胃克脾,脾失健运升降失常。《东医宝鉴》说:“肝之余气,泻于胆,聚而成精”。胆囊切除术后,“肝之余气”无法“聚而成精”,直泻于小肠,使小肠的化物功能失调,不能升清降浊,引起浊气在上的腹痛腹胀,清气在下的便溏泄泻。参苓白术散调和胃肠,益气健脾,标本兼治,可取得满意疗效。

    【临床应用】

    徐氏  以参苓白术散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70例,其中,胆囊切除术63例,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5例;胆囊切除术加胆管空肠吻合术2例。治疗给予参苓白术散

    人参9g,白术15g,茯苓20g,山药30g,薏苡仁15g,砂仁12g,桔梗、白扁豆各15g,莲子、甘草各12g。

    夹有食滞者加山楂15g、鸡内金20g、麦芽15g;腹胀者加陈皮12g、半夏15g;腹部隐痛得温则舒者加附子12g、肉桂15g;泄泻每日10次以上或脱肛不收者加升麻12g、柴胡15g。

    每日1剂水煎服,分2~3次服用。

    结果:显效57例,有效12例,无效1例,总有效率98.57%。

    【病案举例】

    刘某某,女,44岁,2002年9月行胆囊切除术加胆管空肠吻合术。术后第3天发生泄泻,曾服氟哌酸、甲硝唑、次碳酸锡等治疗,效不明显。

    于2002年10月11日来诊。

    【现症】每天泄泻3~7次,泄泻前小腹微有紧抽痛感,喜得温按,泻后消失。饮食减少,不喜油腻,饭后胃脘胀闷,神疲乏力。舌淡,苔白滑,脉濡。证属脾虚湿盛,肠滑不固之泄泻。治当健脾化湿,固肠止泻。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。

    【方药】党参15g,茯苓20g,白术10g,白扁豆15g,薏苡仁20g,芡实10g,干姜10g,诃子10g,莲子10g,山药20g,神曲10g,山桔10g,麦芽10g,砂仁6g,白豆蔻10g,藿香6g,陈皮10g,枳实10g,黄连3g。

    5剂水煎,分2次温服。嘱其忌生冷油腻,刺激性食品,停用其它治泄药物。

    【一诊】前方服5剂后,泄泻减为1日2~3次,泻前小腹紧痛亦减,苔滑亦较前为轻。药已中病,效不更方,按方中药物比例,制成水丸剂,每次服10~20g,每人服2~3次。

    【二诊】上方丸剂服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,每人大便1~2次,虽软然已成形。后因饮食不慎复发1次,继服本方缓解。

    【按】从中医理论角度看,胆囊切除后泄泻,乃源于肝胆,影响于脾胃。由于胆之切除,以致“肝之余气”不能“溢于胆,聚而成精汁”,由此导致肝木对脾土的疏泄失常。正如唐容川所言:“木之性主于疏泄,食气入胃,气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,而水谷乃化,设肝之清阳不升,则不能疏泄水谷,渗泄中满之证,所在不免。”然此病虽源于肝胆,而最终受累者则为脾,脾虚则生湿,一者互为因果,而泄泻作矣。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指出:“泄泻之本,无不由于脾胃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泄泻源流》认为:“湿盛则泄,乃独由于湿耳。”故治此类泄泻当从脾与湿着眼,选参苓白术散为主方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